早期西方传教士说过, 想体验下下地狱的感受吗, 那就去学中文吧. 在外国人眼中, 汉字是一幅幅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图片. 当他们面对一个个汉字时, 是一种好奇, 是那种去博物馆时审视神秘古文明的眼神. 外国人对汉字还是很有兴趣的, 不过不是想学习那种, 而是喜欢在工艺品上写几个汉字, 或者找几个汉字纹在身上. 从前的德国同事, 试着接近东方文化, 学习了几句中文, 用中文对我们说他有一个太太, 甚至还学了几个汉字, 拿出纸笔, 写了我是德国人几个字, 只是德字对于他来说实在是过于复杂了. 当他见到谢谢的写法时, 当即表示放弃.
汉字这套书写系统的思路跟世界上各种主流书写系统都不相同. 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一种叫做字母的东西的横空出世. 借助少数几个简单字母注音, 记录语言变得如此轻松, 为一种语言设计文字的成本被极大的降低. 比如苏联用西里尔字母为境内126个民族全部设计了他们的书写系统, 而日本也用假名为阿伊努族设计了他们的文字. 我国也用字母为少数民族创造了他们的文字. 比如掏出一张人民币纸币, 上面可以看到一行看起来像拼音的文字, 那是中国为壮族人创造的壮文.
字母出现在古埃及, 不过后来迦南的腓尼基人是最早大量使用字母的人. 就像基督教, 新教, 伊斯兰教都能追溯到犹太教一样, 现代的字母, 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 印度印地语的天城字母, 甚至藏文字母也都能追溯到腓尼基字母. 个人感觉, 日本的假名, 朝韩文的谚文, 从某种程度上讲, 也都是字母. 只是由于地理上受中国的隔绝, 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受发源于地中海的主流字母的影响, 而不得不采用了汉字的偏旁部首.
同一种语言是可以用不同的字母系统拼写的. 比如印度的印地语和巴基斯坦的乌尔都语, 其实是同一种语言. 只是印度人采用天城字母拼写, 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人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 过去蒙文看上去像一截一截的麻花, 或者像条系麻将牌. 后来蒙古脱离中国成为苏联的卫星国时, 受老大影响, 改用西里尔字母拼写. 现代土耳其的国父凯穆尔也进行过文字改革, 把土耳其文从阿拉伯字母改为拉丁字母.
当然, 用字母拼写汉语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当年蒙古大军剑指吐蕃, 也就是西藏. 西藏人非常识相的没有抵抗, 而是主动投向, 蒙古对藏人也算客气, 并且居然有部分蒙古人皈依藏传佛教. 于是一个叫做八思巴的藏人居然成了蒙古的国师. 这位国师也设计了一套字母, 看上去有点儿像今天的藏文. 这套字母可以用来拼写蒙语, 也可以用来拼写藏语, 当然拼写汉语也是可以的. 于是出现了八思巴蒙文, 八思巴藏文, 以及八思巴汉文.
创造一套文字的成本变低, 大家都创建自己的文字系统, 当然也是有问题的. 地理上说, 中国的面积跟欧洲大体相当,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 各地之间方言的差异并不亚于欧洲两种语言的差异. 然而欧洲支离破碎的分成了一大堆小国, 而中国却没有分裂. 一个解释是, 纵然中国存在如此多的方言, 但书写系统是统一的. 而中华文明, 包括生活习惯, 思维方式, 信仰, 就蕴含在这一个个方块字中间, 这种凝聚力使得中国保持完整. 而欧洲众多的语言文字, 使得他们四分五裂.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形成这样一套书写系统着实不易, 像创建这样另一套类似的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不过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它过于复杂了. 现在, 每个孩子都要花几年时间学习几千个汉字. 相较而言, 注音文字就简单得多了, 知道规则就可以读写无碍了. 而历史上, 汉字的复杂不接地气造就了无数的文盲. 于是很自然的, 一个可怕的想法浮出水面, 要不然, 别用汉字了, 干脆用字母算了.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念头, 近代中国几次试图废除汉字. 今天我们宣传五四爱国运动, 其实那是一场非常恐怖的集体情绪发泄. 不在巴黎和会上 拒绝签字给中国带来的恶果, 我们现在在介绍这场运动时, 说当时的口号是德先生和赛先生, 也就是科学和民主. 其实当时口号多了去了, 其中一个就是废除汉字. 这些愤青们认为汉字不接地气, 造就大量文盲, 让国人愚昧落后, 中国的落后都是汉字的错. 要求立刻废除汉字改用字母拼写. 而新中国成立后, 朝鲜的金日成大元帅来拜码头, 金大胖对伟大领袖说, 朝鲜已经扫除了文盲. 主席震惊之余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于是, 主席也动了这个心思, 当然后来也没有付诸实施罢了.
从技术上讲, 用字母书写汉语当然没有问题. 只要把拼音打出来即可, 你认得的, 不过这样的提议实在让人不能接受. 当时很多文人抗议, 并且扬言, 用字母写汉语不靠铺, 一篇奇文应运而生, 施氏食狮史. 不过, 汉字虽难, 现在还是扫除了文盲, 但是成本代价也非常大. 学习中文成本过高, 不仅害苦了我们的孩子, 也阻碍了外国人更加深入了解这个文明古国的机会. 至于汉语会不会走向字母化, 也许只能靠时间来验证了.
不过简化汉字的尝试, 我们是实打实的做了. 1964年中国政府公布简化字总表. 简体字当然饱受争议, 说隔断了中华文明道统, 甚至主张恢复繁体字. 我个人非常反感这种调儿调儿, 可能是语文不好, 总被罚抄n遍课文的缘故. 不过话说回来, 字形的简化是种趋势吧, 改变字形又怎么会隔断文化道统呢, 甲骨文我们认识吗, 我们要不要改写甲骨文呢. 值得一提的是, 新加坡, 马来西亚也使用简体汉字. 个人感觉, 他们很务实.
信息化时代, 汉字面临了新的挑战. 除了中日韩文之外, 各种主流的字母在计算机中都使用1个字节存储. 但由于中日韩文字符数量过于庞大, 不得不采用2个字节. 当然用计算机处理汉字需要面对的问题不止这一个, 比如我们总不能造一个几千个按键的键盘吧. 此外, 如果想为中文创建一套全新的字体, 成本之大也是超乎想象. 虽然这些问题都先后得到了解决, 汉字的特性事实上还是对信息数字化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上, 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别跟我们拼人数, 烦. 汉字这种古老的符号作为汉语的载体还会长时间存在下去. 最后, 我为我会使用这套文字系统感到骄傲.
神秘的符号(下)
by
Tags: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