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SAP成都之后,虽然我已经拿到了派吉事的offer, 但我并没立刻去这家公司报到。我已经在成都生活了三年多,临走前总有些事情需要处理,要去银行注销账号,要去营业厅销卡,要打包邮并寄走三年多来在成都堆出来的一堆破烂。之前我在驾校报了名,但一直没去学,现在要走了,总得学完车再走,于是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了车,考了驾照。有点儿要和这座城市撇清关系的感觉。
那段时间心情并不很坏,主要是因为终于可以离开SAP成都那块是非之地了,此外,还因为毕竟我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在派吉事这家公司工作,虽然名声上并不十分的好听,没法跟在SAP比,但薪水上超过50%的增幅,真金真银的,很快就抚平了我受伤的心灵。除了薪水的增长外,由于角色的变更,我还得到了一种叫做flyback的待遇。这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福利,大致是,公司每个月会为你提供回家的机票,可以常回家看看。
也许不了解这个圈子的人会问,为什么这个叫做派吉事的小公司可以提供比SAP更加优厚的待遇。这事儿说来话长。由于SAP在ERP领域具有垄断地位,SAP的产品也早已成为事实上的一种标准,因此摆弄SAP的产品就成了一个行业,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圈子。在市面上,摆弄SAP的产品的人有很多,并不只有在SAP这家公司里才有懂SAP产品的人。除了SAP公司内部的人,还有两类人懂得SAP的产品。首先,由于SAP产品的维护费用高昂,很多SAP产品的用户自己养了一批懂SAP产品的人,这些人被称为甲方的人。此外,市场上还有很多公司,或者公司的一个部门,它们专门以摆弄SAP产品为生,业务就是去客户那边做SAP实施项目。这种公司称为实施公司,里面的人被称为乙方的人。而派吉事就是这样一家实施公司。
SAP圈子里的三种人,气质截然不同。SAP公司的人大多背景好,学历高,英文好,SAP招聘的时候挺看重这些的。SAP的工作氛围轻松,工作不忙甚至可以说清闲,SAP公司的人的表情是很祥和的。在SAP工作是体面的,不过不得不说的是,SAP的薪资水平在行业里,是偏低的。在这种环境里,催生出了两种人,专家和养老的人。
第二类,甲方的人。这是个很庞大的群体,里面也是什么人都有,不好概括。
第三类,乙方的人。实施公司有两种,第一种是小实施公司,往往都是一两个在圈子里面混的开的人开的。这些人有能力拿到订单,拿到钱,拿到钱不愁找不到人。这些公司规模往往也都不大,几十人的算比较大的了。这种公司里面的人往往学历偏低,有本科学历就不错了,英文呢,不提也罢。这种公司的招聘标准不难想象,很多这样的公司也都办成了家族企业,外甥侄女啊什么的都弄来。这种公司的人普遍灰头土脸,面露傻气。还有很多大IT或者咨询公司,比如说IBM, HP, 联想和埃森哲它们,也都有专门摆弄SAP的产品部门。此外,还有著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德勤,安永和普华永道。这些正规公司的人比起小实施公司的人,要正常许多。
在整个SAP圈子里面,薪资水平最高的是乙方,跟工作性质有关吧。乙方的工作内容,就是跑项目,辛苦,此外总有些出差补贴。几个月一个项目,拎着拉杆箱天南地北的跑,永远处于出差的状态。由于常年处于出差状态,再加上客户往往对能解决问题的顾问比较崇拜,SAP实施居然成了个离婚高危行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个圈子里普遍为员工提供了flyback的福利,常回家看看,别太出格了。
还在SAP工作的时候,我们普遍羡慕能去外面做顾问的同事,觉得他们赚大钱,穿西装,空中飞人,接受客户的仰视,好拉风。我这次要去实施公司了,也接受了不少同事羡慕的眼神。
到派吉事后,我很快就发现现实跟想象,总有很大的差距。
我到派吉事,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上海的申能公司的项目。这是一家能源公司,据说上海的1/4的电是由这家公司提供的。这家公司下面有n家发电站,其中一个在吴泾,吴泾第二发电厂,吴二,我在这家发电站待了很久。之前,真正来客户这边之前,我总是觉得,客户会很客气,起码还是懂礼貌的。但是到了这种国企后,郁闷了。发电厂里看门的大爷,食堂打饭的大妈,每每想到你们,忍忍忍。在官本位的国企里,我能想象的出来,这种人是受了委屈的,也许这是他们畸形人格的根源吧,总之,这类人有报复社会的倾向。看门大爷,穿着一身看上去像上个世纪的那种绿警服,然后头顶个大盖帽,上面嵌个工厂的长徽,衣服扣也没有扣全,一副土匪扮相。进厂填个登记表,要不要因为地址没写是几号楼,就把登记单给撕了,然后掐着腰得意的笑。我们中午要花9rmb买价值5rmb的饭票,扣除的4rmb是管理费。在食堂吃饭,我们外来人员跟工厂内部职工的餐具都是不同的,然后我们可怜兮兮的拿着5rmb的饭票说要这个,会被告知,这个不好吃的(不是说味道不好,是说钱不够),然后看大妈得意的笑,于是天天中午素面,吃完呢,由于餐具不一样,我们的托盘太小,都没法在餐具回收车上卡住。一般来说,公司希望他们的员工,在工作时间,别上网闲逛,IT会对内部员工有网络限制。但在这里,事情是反过来的,工厂内部员工上网没有限制,我们这些外来人员,只能连工厂内部的网络。当我们要求连公网,收邮件,查notes的时候,被拒绝了。也许跟这些工厂的后勤人员计较实在有些犯不着,但我们真正的客户,就更加极品了,复述他们的原话实在没意思,总之这帮国企厂子里的员工,基本上是一群土匪。
乙方的人,普遍喜欢自称是SAP公司的人。有次SAP公司派人做了一个讲座,听众有客户的人,有SAP公司的人,也有派吉事的人。讲座开始前,客户统计听众人数吧,挨个问你是哪家公司的人。问我身边派吉事的同事的时候,他回答说我是SAP的人,问我的时候,我脸很红的说跟他一样。就这样问了一圈下来,所有的人都自称是SAP的人,于是客户问派吉事的人呢。然后客户鄙视的说,刚才干嘛说自己是SAP的人。那一刻,我内心的苦涩,不是薪水,能抚慰的。
不知道是由于心情压抑,还是由于起居不定,整天愁眉不展的我发现自己老的很快。我时常在想,我的今天是何以造成的。从那时起,除了深深的SAP情节外,我对SAP也产生了一种更复杂的心态。每当我在外面受委屈的时候,SAP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总是觉得有朝一日,我一定能回到SAP的,到那时,一切都会重新好起来的。
当时一同离开SAP成都,加入派吉事的人,不止我一个。生存状态也大体相同。
当年我们之所以被SAP赶走,说到底是因为金融危机和没有headcount, 金融危机总会过去,headcount也一定会reopen. 事情的第一次转机发生在2009年9月,一直十分关注SAP动向的我们,发现SAP真的重新开始招人了,SAP上海在招人。我和一个一同从SAP离开的人,跑去面试。当时我们几乎没有底线,SAP啊SAP, 求求你收了我们吧,只要肯收我们,什么都好商量。但那次我面的并不好,但我的同伴面的很好。反正只要SAP重开headcount, 我迟早都能回去,倒也不是那么的着急。但是我同伴随后收到了反馈,面试很好,老板很满意,但HR说鉴于SAP在把我们赶走的时候,对我们做出了赔偿,根据SAP的policy, 在一年内,是不可以回到SAP的。我们掐指一算,十个月了,那就再等两个月吧。
鉴于我那次面试不成功,我又参加了10月份的一次面试,这次面试面的很成功,跟老板谈的也都不错,我对她说,请耐心等一两个月,等一年期。
一年时限很快就到了,HR告诉我们,鉴于SAP在把我们赶走的时候,对我们做出了赔偿,根据SAP的policy,除非拿到三个board member的签字,而且需要把当年的赔偿款退回,否则是不可以回到SAP的。
于此同时,SAP成都的老板,拿到了三个board member的签字,当年走掉的人,主要是四川人,陆陆续续的回到了SAP成都。
时至今日,我一直觉得这个HR policy很蹊跷,不就是招个人嘛,需要三个board member的签字,成立一个新的site需要这么大动静嘛?
我总是觉得,我们当年在从成都离开的时候,跟HR就赔偿问题搞得很不愉快,是不是当时我们让她们不爽了?
眼见着当年一起离开的同事一个接着一个的回到了SAP成都,而我们SAP上海的申请僵持在那儿,我们坐不住了。
于是我找了我认识的SAP里级别最高的老板,想谈谈,真的不能回去嘛?能不能我们算SAP成都的人,但让我们base在上海也好啊。没谈成。
2010年6月,我被派吉事派遣到SAP上海一个叫做BP的部门做事。来到SAP, 思绪万千。但我觉得派吉事的这个决定做的多少有些愚蠢,派我来SAP做事,面试太方便了,实在太方便了。前文提到的Z君,第一次面试遇到的Z君,后来阴差阳错,此时正在SAP上海工作。更巧的是,他们组刚好需要招一个人。他向老板推荐了我。面试不会是什么问题,问题是HR policy. 可能熟人面子的问题吧,再加上有人帮忙说情。board member的签字的事情我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但这次,我拿到SAP上海的offer了,不过薪水大约打了7折。我的同伴,也拿到SAP上海的offer了。
2010年8月,重回SAP.
我跟SAP那点事(三)
by
Tags:
Comments
5 responses to “我跟SAP那点事(三)”
-
不得不说你很能写,你平时有写日记吗?
-
一口气看完了,很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知你现在是否还在SH,我刚来LABS,跟你刚来的时候一样,在BP,我是C……
-
写的不错,但不是board member的签字。那是你的直接老板的签字。board member是SAP的最高层。
-
HR就是向hiring manager要board member的签字
-
-
感觉就是不血泪史
Leave a Reply